信用信息分类 | 行为类别 | 编号 | 行为描述 | 分值 | 备注 | ||
基本信用信息 | 注册登记 | 1.1 | 取得营业执照 | 30 | |||
机构备案 | 1.2 | 及时按要求在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完成基本信用信息填报 | 30 | ||||
良好信用信息 | 表彰奖励、认定评定 | 机构 | 2.1.1.1 | 机构获得县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表扬)和市级群团组织、行业组织对行业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认定评定 | 2 | 最高28分 | |
2.1.1.2 | 机构获得市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表扬),省级群团组织、行业组织表彰奖励(表扬)和对行业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认定评定 | 4 | |||||
2.1.1.3 | 机构获得省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表扬),国家级群团组织、行业组织表彰奖励(表扬)和对行业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认定评定 | 6 | |||||
2.1.1.4 | 机构获得国家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表扬) | 8 | |||||
人员 | 2.1.2.1 | 从业人员获得县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表扬)和市级群团组织、行业组织对行业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认定评定 | 1 | 最高20分。记入被表彰奖励、认定评定时执业单位 | |||
2.1.2.2 | 从业人员获得市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表扬),省级群团组织、行业组织表彰奖励(表扬)和对行业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认定评定 | 2 | |||||
2.1.2.3 | 从业人员获得省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表扬),国家级群团组织、行业组织表彰奖励(表扬)和对行业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认定评定 | 3 | |||||
2.1.2.4 | 从业人员获得国家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表扬) | 4 | |||||
企业发展 | 经营年限 | 2.2.1 | 机构在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的年限 | 0.5 | 最高10分。自机构备案通过之日起,连续经营每满1年加0.5分 | ||
基层党建 | 2.2.2 | 机构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机构健康发展 | 5 | ||||
行业自律 | 2.2.3 | 机构加入行业组织,接受行业自律管理 | 2 | 最高6分。国、省、市协会各2分 | |||
行业专家 | 2.2.4.1 | 纳入市级房地产主管部门或市级行业组织行业专家库 | 0.5 | 最高5分。同一人按最高级别加分 | |||
2.2.4.2 | 纳入省级房地产主管部门或省级行业组织行业专家库 | 1 | |||||
2.2.4.3 | 纳入国家级房地产主管部门或国家级行业组织行业专家库 | 2 | |||||
课题研究 | 2.2.5.1 | 机构承接市级房地产主管部门、省级行业组织课题研究,并通过课题评审 | 2 | 最高7分 | |||
2.2.5.2 | 机构参与市级房地产主管部门、省级行业组织课题研究,并通过课题评审 | 0.5 | |||||
2.2.5.3 | 机构承接省级房地产主管部门、国家级行业组织课题研究,并通过课题评审 | 3 | |||||
2.2.5.4 | 机构参与省级房地产主管部门、国家级行业组织课题研究,并通过课题评审 | 1 | |||||
2.2.5.5 | 机构承接国家级房地产主管部门课题研究,并通过课题评审 | 4 | |||||
2.2.5.6 | 机构参与国家级房地产主管部门课题研究,并通过课题评审 | 1 | |||||
论文评选 | 2.2.6.1 | 获得省级行业组织论文评选三等奖 | 0.5 | 最高5分。同一文章记分取最高分,记入发表时第一作者执业单位 | |||
2.2.6.2 | 获得国家级行业组织论文评选三等奖、省级行业组织论文评选二等奖 | 1 | |||||
2.2.6.3 | 获得国家级行业组织论文评选二等奖、省级行业组织论文评选一等奖 | 1.5 | |||||
2.2.6.4 | 获得国家级行业组织论文评选一等奖 | 2 | |||||
宣传报道 | 2.2.7 | 机构、从业人员被官方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的诚实守信先进典型 | 1 | 最高5分 | |||
社会责任 | 纳税信用 | 2.3.1.1 | 纳税信用良好,被税务部门评为A级 | 2 | 最高6分。三年内可累计加分。 | ||
2.3.1.2 | 纳税信用良好,被税务部门评为B级 | 1 | |||||
公益捐赠 | 2.3.2 | 机构参与社会公益捐赠、慈善救助捐赠或者其他形式公益活动 | 0.5 | 最高3分。记分模式按金额或者按次记分,累计每满5千元或捐赠1次加0.5分 | |||
不良信用信息 | 备案管理 | 3.1.1 | 分支机构变更名称、负责人、住所等事项或房地产估价机构撤销分支机构,未及时按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 -3 | |||
3.1.2 | 房地产估价机构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执行合伙人、组织形式、住所等事项发生变更,房地产估价机构不及时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的 | -6 | |||||
3.1.3 | 违规(擅自)设立分支机构或新设立分支机构未按规定到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 | -6 | |||||
人员管理 | 3.2.1 | 未加强对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未为本机构的房地产估价师参加继续教育提供必要条件 | -3 | ||||
3.2.2 | 专职房地产估价师数量与机构备案等级不符 | -3 | 每人次扣3分 | ||||
3.2.3 | 聘用或者指定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人员从事评估业务 | -6 | |||||
3.2.4 | 对本机构的评估专业人员疏于管理,造成不良后果 | -6 | |||||
质量管理 | 3.3 | 房地产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检查发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不合格 | -3 | ||||
档案管理 | 3.4 | 未按法定期限妥善保存评估档案 | -3 | ||||
市场经营 | 3.5.1 | 承揽房地产估价业务,未与委托人签订书面估价委托合同或估价委托合同内容不符合规定要求 | -3 | ||||
3.5.2 | 机构经营证照、服务事项、服务内容及标准、收费标准等未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或更新不及时 | -3 | |||||
3.5.3 | 估价质量管理、估价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 -3 | |||||
3.5.4 | 房地产估价师社保未缴纳或缴纳单位与注册单位不一致 | -3 | 每人次扣3分 | ||||
3.5.5 | 房地产估价师未对估价对象进行实地查勘 | -6 | |||||
3.5.6 | 以房地产估价师个人名义、分支机构名义承揽业务 | -6 | |||||
3.5.7 | 未经委托人书面同意,擅自转让受托的估价业务 | -6 | |||||
3.5.8 | 未经委托人书面同意,房地产估价机构与其他房地产估价机构合作完成估价业务 | -6 | |||||
3.5.9 | 分支机构未以设立该分支机构的房地产估价机构的名义出具估价报告,并加盖该房地产估价机构公章 | -6 | |||||
3.5.10 | 少于2名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签字出具房地产估价报告 | -6 | |||||
3.5.11 | 房地产估价机构及执行房地产估价业务的估价人员与委托人或者估价业务相对人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未回避的 | -6 | |||||
3.5.12 | 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备案证书 | -6 | |||||
3.5.13 | 超越资质等级承揽估价业务 | -6 | |||||
3.5.14 | 以迎合高估或者低估要求、恶性压价、支付回扣、虚假宣传,或者贬损、诋毁其他评估机构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招揽业务 | -6 | |||||
3.5.15 | 违反房地产估价规范和标准 | -6 | |||||
3.5.16 | 擅自对外泄露估价过程中获知的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业务资料 | -6 | |||||
3.5.17 | 评估机构利用开展业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 -6 | |||||
3.5.18 | 允许其他机构以本机构名义开展业务,或者冒用其他机构名义开展业务 | -6 | |||||
3.5.19 | 受理与自身有利害关系的业务 | -6 | |||||
3.5.20 | 分别接受利益冲突双方的委托,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评估 | -6 | |||||
3.5.21 | 出具重大遗漏的房地产估价报告 | -6 | |||||
3.5.22 | 出具虚假的房地产估价报告 | -6 | |||||
监督检查 | 3.6.1 | 机构不配合监督检查 | -3 | ||||
3.6.2 | 拒绝或者阻挠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 -6 | |||||
3.6.3 | 不提供检查所需资料或提供虚假资料 | -6 | |||||
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 3.7.1 | 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行为,情节轻微的 | -3 | ||||
3.7.2 | 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行为,情节较重的 | -6 | |||||
投诉与履职 | 3.8.1 | 发生劳动合同纠纷,未妥善处理或未按纠纷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结果执行的 | -3 | ||||
3.8.2 | 发生投诉后,不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调查处理 | -3 | |||||
3.8.3 | 无故不参加主管部门约谈,或约谈事项不落实,经督促后仍不履行 | -6 | |||||
3.8.4 | 因房地产估价机构自身问题,未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导致发生赴京上访、集体上访、群体性投诉、极端事件、网上负面舆情,造成不良影响 | -6 | |||||
严重失信行为 | 3.9.1 | 机构被有关部门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 信用等级直接为差 | ||||
3.9.2 | 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估价报告,违法情节严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行为 | 信用等级直接为差 | |||||
3.9.3 | 以恶性压价、支付回扣、虚假宣传,或者贬损、诋毁其他评估机构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违法情节严重,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 | 信用等级直接为差 | |||||
3.9.4 | 超越资质等级承揽估价业务、利用开展业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业务资料等,违法情节严重,严重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 信用等级直接为差 | |||||
3.9.5 | 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并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信用等级直接为差 | |||||
3.9.6 | 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等方式提供虚假资料骗取行政许可(以不正当手段取得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的)、行政奖励、行政给付、社会保障等严重失信行为 | 信用等级直接为差 | |||||
3.9.7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严重失信行为 | 信用等级直接为差 | |||||
说明:1.党政机关、群团组织、行业组织表彰奖励(表扬)和对行业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认定评定应与房地产估价行业建设发展相关; 2.因不良行为信息扣分时,同一主体及人员在同次检查中发现有多项不良行为,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累计扣分不超过 20 分。 |
信用信息分类 | 行为类别 | 编号 | 行为描述 | 分值 | 备注 | |
基本信用信息 | 注册登记 | 1.1 | 取得营业执照 | 30 | ||
机构备案 | 1.2 | 及时按要求在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完成基本信用信息填报 | 30 | |||
良好信用信息 | 表彰奖励、认定评定 | 机构 | 2.1.1.1 | 机构获得县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表扬)和市级群团组织、行业组织对行业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认定评定 | 2 | 最高28分 |
2.1.1.2 | 机构获得市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表扬),省级群团组织、行业组织表彰奖励(表扬)和对行业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认定评定 | 4 | ||||
2.1.1.3 | 机构获得省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表扬),国家级群团组织、行业组织表彰奖励(表扬)和对行业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认定评定 | 6 | ||||
2.1.1.4 | 机构获得国家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表扬) | 8 | ||||
人员 | 2.1.2.1 | 从业人员获得县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表扬)和市级群团组织、行业组织对行业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认定评定 | 1 | 最高20分。记入被表彰奖励、认定评定时执业单位 | ||
2.1.2.2 | 从业人员获得市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表扬),省级群团组织、行业组织表彰奖励(表扬)和对行业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认定评定 | 2 | ||||
2.1.2.3 | 从业人员获得省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表扬),国家级群团组织、行业组织表彰奖励(表扬)和对行业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认定评定 | 3 | ||||
2.1.2.4 | 从业人员获得国家级党政机关表彰奖励(表扬) | 4 | ||||
企业发展 | 经营年限 | 2.2.1 | 机构在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的年限 | 0.5 | 最高10分。自机构备案通过之日起,连续经营每满1年加0.5分 | |
基层党建 | 2.2.2 | 机构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机构健康发展 | 5 | |||
行业自律 | 2.2.3 | 机构加入行业组织,接受行业自律管理 | 2 | 最高6分。国、省、市协会各2分 | ||
行业专家 | 2.2.4.1 | 纳入市级房地产主管部门或市级行业组织行业专家库 | 0.5 | 最高5分。同一人按最高级别加分 | ||
2.2.4.2 | 纳入省级房地产主管部门或省级行业组织行业专家库 | 1 | ||||
2.2.4.3 | 纳入国家级房地产主管部门或国家级行业组织行业专家库 | 2 | ||||
课题研究 | 2.2.5.1 | 机构承接市级房地产主管部门、省级行业组织课题研究,并通过课题评审 | 2 | 最高7分 | ||
2.2.5.2 | 机构参与市级房地产主管部门、省级行业组织课题研究,并通过课题评审 | 0.5 | ||||
2.2.5.3 | 机构承接省级房地产主管部门、国家级行业组织课题研究,并通过课题评审 | 3 | ||||
2.2.5.4 | 机构参与省级房地产主管部门、国家级行业组织课题研究,并通过课题评审 | 1 | ||||
2.2.5.5 | 机构承接国家级房地产主管部门课题研究,并通过课题评审 | 4 | ||||
2.2.5.6 | 机构参与国家级房地产主管部门课题研究,并通过课题评审 | 1 | ||||
论文评选 | 2.2.6.1 | 获得省级行业组织论文评选三等奖 | 0.5 | 最高5分。同一文章记分取最高分,记入发表时第一作者执业单位 | ||
2.2.6.2 | 获得国家级行业组织论文评选三等奖、省级行业组织论文评选二等奖 | 1 | ||||
2.2.6.3 | 获得国家级行业组织论文评选二等奖、省级行业组织论文评选一等奖 | 1.5 | ||||
2.2.6.4 | 获得国家级行业组织论文评选一等奖 | 2 | ||||
宣传报道 | 2.2.7 | 机构、从业人员被官方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的诚实守信先进典型 | 1 | 最高5分 | ||
社会责任 | 纳税信用 | 2.3.1.1 | 纳税信用良好,被税务部门评为A级 | 2 | 最高6分。三年内可累计加分。 | |
2.3.1.2 | 纳税信用良好,被税务部门评为B级 | 1 | ||||
公益捐赠 | 2.3.2 | 机构参与社会公益捐赠、慈善救助捐赠或者其他形式公益活动 | 0.5 | 最高3分。记分模式按金额或者按次记分,累计每满5千元或捐赠1次加0.5分 | ||
不良信用信息 | 备案管理 | 3.1 | 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名称、负责人、住所等事项发生变更的,超过30日未办理备案变更手续 | -3 | ||
人员管理 | 3.2.1 | 从业人员提供房地产经纪服务时未佩戴实名登记工作牌(或卡、证) | -1 | 每人次扣1分 | ||
3.2.2 | 房地产经纪机构未按有关规定与房地产经纪人员签订劳务合同 | -3 | ||||
市场经营 | 3.3.1 | 未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按有关规定应当公示的事项 | -3 | |||
3.3.2 | 房地产经纪机构代理销售商品房项目的,未在销售现场明显位置明示商品房销售委托书和批准销售商品房的有关证明文件 | -3 | ||||
3.3.3 | 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存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 | -3 | ||||
3.3.4 | 房地产经纪机构接受委托提供房地产信息、实地看房、代拟合同等房地产经纪服务的,未与委托人签订书面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 | -3 | ||||
3.3.5 | 机构或从业人员与一方当事人串通,损害另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 -3 | ||||
3.3.6 | 发布虚假房源信息 | -3 | ||||
3.3.7 | 擅自转让或变相转让受托的经纪业务 | -3 | ||||
3.3.8 | 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的,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 -3 | ||||
3.3.9 |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利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价收取经纪服务费用 | -3 | ||||
3.3.10 | 房地产经纪机构未保存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或保存期少于 5 年 | -6 | ||||
3.3.11 | 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少于一名房地产经纪人或者两名房地产经纪人协理签名 | -6 | ||||
3.3.12 | 房地产经纪机构提供代办贷款、代办房地产登记等其他服务,未向委托人说明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情况 | -6 | ||||
3.3.13 | 房地产经纪机构签订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前,不向交易当事人说明和书面告知规定事项 | -6 | ||||
3.3.14 | 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 | -6 | ||||
3.3.15 | 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内容和标价方式进行价格欺诈 | -6 | ||||
3.3.16 | 一项服务分解为多个项目和标准的,未明确标示每一个项目和标准,混合标价、捆绑标价 | -6 | ||||
3.3.17 | 未完成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约定事项,或者服务未达到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约定标准,收取佣金 | -6 | ||||
3.3.18 | 两家或者两家以上房地产经纪机构合作开展同一宗房地产经纪业务的,未按照一宗业务收取佣金或向委托人增加收费 | -6 | ||||
3.3.19 | 未经委托人书面同意擅自对外发布房源信息 | -6 | ||||
3.3.20 | 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或者与房地产开发经营单位串通捂盘惜售、炒卖房号,操纵市场价格 | -6 | ||||
3.3.21 | 对交易当事人隐瞒真实的房屋交易信息,低价收进高价卖(租)出房屋赚取差价 | -6 | ||||
3.3.22 | 泄露或者不当使用委托人的个人信息或者商业秘密,谋取不正当利益 | -6 | ||||
3.3.23 | 为交易当事人规避房屋交易税费等非法目的,就同一房屋签订不同交易价款的合同提供便利 | -6 | ||||
3.3.24 | 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 | -6 | ||||
3.3.25 | 承购、承租自己提供经纪服务的房屋 | -6 | ||||
3.3.26 | 为不符合交易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和禁止交易的房屋提供经纪服务 | -6 | ||||
3.3.27 | 侵占、挪用房地产交易资金 | -6 | ||||
3.3.28 | 以隐瞒、欺诈、胁迫、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诱骗消费者交易或者强制交易 | -6 | ||||
监督检查 | 3.4.1 | 机构不配合监督检查 | -3 | |||
3.4.2 | 拒绝或者阻挠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 -6 | ||||
3.4.3 | 不提供检查所需资料或提供虚假资料 | -6 | ||||
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 3.5.1 | 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行为,情节轻微的 | -3 | |||
3.5.2 | 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行为,情节较重的 | -6 | ||||
投诉与履职 | 3.6.1 | 发生劳动合同纠纷,未妥善处理或未按纠纷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结果执行 | -3 | |||
3.6.2 | 发生投诉后,不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调查处理 | -3 | ||||
3.6.3 | 无故不参加主管部门约谈,或约谈事项不落实,经督促后仍不履行 | -6 | ||||
3.6.4 | 因房地产经纪机构自身问题,未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导致发生赴京上访、集体上访、群体性投诉、极端事件、网上负面舆情,造成不良影响 | -6 | ||||
严重失信行为 | 3.7.1 | 机构被有关部门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 信用等级直接为差 | |||
3.7.2 | 侵占、挪用房地产交易资金等,违法情节严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行为 | 信用等级直接为差 | ||||
3.7.3 | 以隐瞒、欺诈、胁迫、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诱骗消费者交易或者强制交易等,违法情节严重,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 | 信用等级直接为差 | ||||
3.7.4 | 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 | 信用等级直接为差 | ||||
3.7.5 | 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并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信用等级直接为差 | ||||
3.7.6 | 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等方式提供虚假资料骗取行政许可(机构备案)、行政奖励、行政给付、社会保障等严重失信行为 | 信用等级直接为差 | ||||
3.7.7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严重失信行为 | 信用等级直接为差 | ||||
说明:1.党政机关、群团组织、行业组织表彰奖励(表扬)和对行业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的认定评定应与房地产经纪行业建设发展相关; 2.因不良行为信息扣分时,同一主体及人员在同次检查中发现有多项不良行为,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累计扣分不超过 20 分。 |